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过度休息也会生病

发表时间:2020-03-25点击次数:


作者:何向群  文章来源:525心理网

01

当我说:休息过了度,也会让人抑郁的。

来访者小A瞪大了眼睛: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

小A是名初三学生,因在校的人际关系问题,最终办理了休学。

这大半年来,他得到了尽情的放松,手机不离手,刷抖音、刷影视剧、打游戏,如果说在校时,每天还有上学放学、上课下课这样的分段时间,休学在家的时间,已经彻底没有了分段的概念,就连白天黑夜都已经不明显了。

一开始,还是有快乐伴随的,但慢慢地,不知道从哪天起,就感到萎靡不振,继而开始怀疑活着的意义。

去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工作中,接触到很多抑郁症患者,有轻度的,有中度的,也有重度的。虽然程度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不快乐,生活缺乏意义感。

他们“闲着”,但他们感到很累。

不是生活没意义让人怀疑人生,而是无所事事让人觉得没有意义。

我们平时经常听到,过度疲劳会致病,殊不知,过度休息,也同样致病。

有人说,玩游戏不舒服吗?

你问问那些沉迷游戏的人,他们体会到更多的,是巨大的虚无感。

以小A为例,在家闲居,生活中不干家务,父母外出上班后,吃饭就点外卖;学业上也放弃了,没有制定在家学习的计划。

你会发现,每天过得很混沌,缺乏秩序感,缺乏对时间的分割,没有目标,没有仪式感。

这样长期下去,人就对生活失去了掌控感,而失去掌控感,人的精神是会倒塌的。

02

如何帮助这样的人重建掌控感呢?

第一步,从认知角度入手。要让他们知道过度休息带来的危害。

这跟长久的休息积累的“量”有关,量大了,超过了个体的承受能力,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正常的。

既然如此大量的休息可以致病,我们也可以通过消减这样的量,再增加一些别的任务来改变这样的状况,所以,是可以治疗和改善的,不要绝望。

要告诉他们,这只是一个阶段,通过努力,冲破这个阶段,病就好了,你依然会感到生活是美好的。

家人给到足够的支持,告诉他们,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家人一直都在。

第二步,制定目标计划。

给生活做个分块,生活上的,学习上的,休闲上的,都要包含到。

不同的任务会带来不同的刺激,丰富性让人有充实感,只是要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来制定,要合理,不是越多越好,多到自己完成不了,也会沮丧的。

所以制定目标和计划也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人格特质以及兴趣爱好不同,计划也会有所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

以小A为例,他以前喜欢打篮球,那么在休闲娱乐的目标里,他加了“每天打篮球一个半小时”。

以前学过小提琴,就加了“每天拉琴半小时”。

生活上,以前白天黑夜不分,现在制定每晚11点睡觉,早上8点半起床。

每天安排一个小时的家务活,就是收拾自己的房间和洗自己的衣服。

手机一下子是放不掉的,所以一开始每天给手机的时间是3小时。

其余的时间给学习,学习是主体。

根据每个学科的具体情况分配时间,再具体到每一项学习任务中的每个章节每个单元等,都要制定出来。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本身就是进入一种掌控感当中。

第三步,执行和反馈。

这是最难的一步。知道,最终是为了做到,知道再多,如果做不到,也是没用的。

在执行计划中,人是在向之前建立起来的思维模式以及习惯做挑战的,会让人感到痛苦。

为什么有痛苦,还要去改变呢?

因为不改变,会更痛苦。

也正是因为向不舒服的事情发起挑战,挑战成功后,人才会感到有成就感,运动是,学习也是。

如果人一昧地只做自己喜欢、能做的、符合本能的事,是很难让人有成就感的。

比如,玩手机。

除了老年人外,绝大部分都会。刷各种APP,你会,我也会,大家都会,不需要多少意志品质参与,缺乏挑战性。

在执行中,要把学习放在玩手机前面,如果把玩手机放在学习前面,那么从玩手机切换到学习上,会很难,这个挣扎的过程,会耗去大量的心理能量。

因为学习是需要带有意志品质参与的,而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不要太高估了自己。

执行中,要做到及时反馈。就是要检验之前的所做有没有产生效果,有多大的效果,并在之后做适当调整。

比如,语文、英语、地理等需要背诵的东西,要去检验,不是背了就可以了,而是背了应该是“记下来了”,不是走马观花搞敷衍。

03

虽然给了上述的建议,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挺不容易的,如果在帮助这些人的时候,感到力不从心,建议寻求专业人士,比如有心理受训背景的精神科医生、医院的心理治疗师以及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

人是一种寻求意义感的动物。

那些意义感,是让我们觉得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

生活中,有高山,有低洼,有张有弛,有动有静,有舒服有不舒服,有起有落,搭配均衡才好。

无论是休息过多,还是辛劳过度,都是打破了一种平衡,失去平衡,人,就会出问题。

愿每个人都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过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