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政教育 > 形式与政策

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发表时间:2020-03-31点击次数:



原标题: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怎样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不仅事关个人人生方向,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重要方面,齐抓共管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是必修课。

当代青年是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是可爱、可信、可靠、可为的一代。他们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肩负着伟大的时代使命。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教育引领广大青年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历经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并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指引人民改造世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新时代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熔铸到培养过程的各环节,使其成为每个青年思想和行为的根本遵循,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领导管理体系。高校党委要自觉肩负起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体责任,加强统一领导,从全局视角进行规划设计和制度安排。完善齐抓共管机制,建立多方联动的合力育人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因此,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在党委领导下,集合多方力量,建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共青团组织共同负责,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等其他各相关部门、各类课程共同参与的培养机制,形成优势资源共享、多方力量协作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做到三全育人。构建高水平的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是基础工程,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教材体系重点在于加强马工程教材建设,确保其真正成为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学生需求的良品和精品。

创新培养方式。把准时代脉搏和青年身心特点,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将重点培养与普及教育相结合。在对学生骨干进行重点培养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普及教育,发挥重点培养对象在学生中的榜样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发挥朋辈效应。将组织引领与自我成长相结合。组织引领能确保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方向,但其引领作用最终要通过培养对象的自我教育才能实现,因而要在加强组织引领的同时充分调动培养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内化为其成长需求,帮助其在组织引领下实现自我成长。将传统培养手段与互联网+”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传统培养手段的优势,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多向互动性和便捷传播性,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培养方式,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大数据平台,根据培养对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点,将培养内容在智能终端上实现精准推送,提高其培养实效。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和奉献意识,同时要引导其学好真本领,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深入基层和实践,全面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不断增长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完善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方式,才能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亮广大青年成长之路,为新时代培养出大批拥有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张红霞,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20191211

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211/c40531-31500179.html